高晓松为什么被怼(为什么大家都在骂高晓松)
高晓松为什么被怼(为什么大家都在骂高晓松)
高晓松为什么被怼(为什么大家都在骂高晓松)
近日,花名“矮大紧”的高晓松,因直播翻车的事上了热搜。
好好的一场“秀”,没有等来粉丝拥趸们的追捧,反而在一片谩骂声中溜了,作为公众人物的高晓松,这脸面怕是已掉在地上被摩擦了好几遍。
其实,直播的初衷挺好的,某自媒体平台邀请高晓松等名人,给年轻人和毕业生推荐读名著(读一本好书)。
高晓松直播被骂“滚”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互联网如此便捷的时代,很多人连一分钟的短视频都不愿意看完,又有几人会有耐心去好好读一本书呢?
然而,直播才刚开始,高晓松的扇子还没有摇顺手,就被网民们骂得狗血淋头,最后直播不得不紧急关闭。
但是,直播被中断了,理由却让人难以接受。
直播的形式,原本就是对所有人开放的。进直播间的不一定都是学生,当然对于高晓松,有喜欢他的,自然也有讨厌他的。
评论区向来是什么话都有,捧你的、踩你的都照单全收。节目该怎么做就怎么进行,对于不喜欢的,直接不理睬就是了。
这样撂挑子走人,让人有点懵啊!
高晓松到底在怕什么?
作为微博上拥有四千多万粉丝的大V,高晓松的心理承受力竟如此脆弱。这与他以往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满腹经纶的才子形象相差甚远。
在现今这个全民皆是自媒体人,全网皆主播的年代,被吐槽、被私信骂是常态了。既然作为嘉宾,进了直播间和网友交流,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
这样落荒而逃的行为确实有些怂,令人失望。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之一,和钱学森是好友;外婆陆士嘉,是北航的筹建者之一,与丈夫被称为“力学双子星”;祖父高景德是清华大学校长,舅舅、父母则都是是清华大学教授 。
而要说家族中学历最低的,除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妹妹,就是高晓松了。1988年,19岁的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读了没几年,他选择退学。
离开清华大学,去北影追寻电影梦的高晓松虽落榜了,却于1994年意外进入音乐圈,凭借为老狼作词、作曲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一时间声名大噪。
不可否认,作为音乐人高晓松挺有才华的,创作了不少流传度较高的作品。但自从他摇身一变成公知后,就开始变味了。
2011年11月,在轰动全国的醉驾入狱案告一段落后,高晓松的事业却迎来了第二春。
2012年,高晓松相继开办的《晓说》、《晓松奇谈》等栏目,以及作为团长加盟的《奇葩说》都取得巨大反响,而他本人也一度被网友追捧为“文化偶像”。
可是,从“文化偶像”到如今的人人喊打,高晓松因何惹众怒?
在自媒体还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人对于高晓松在他节目中侃侃而谈的那些内容充满好奇和向往。然而随着阅历增长,大家逐渐发现,他的许多观点存在过于片面,甚至是夸张、错误的问题。
比如,高晓松曾在《晓说》中说:“美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援助超过有史以来中国对外赔偿的几十倍。”“美国可没到中国土地上屠杀过中国人民。”“对中国最好的就是美国。”
许多网友认为,拿着美国护照的高晓松对“灯塔国”的吹捧过于卖力,对台湾的彩虹屁也是一波接一波。但细想他的那些言论,会发现很多观点站不住脚。
在互联网年代初期,以高晓松为代表的公知们,利用自己的名气、社会经济资源,对老百姓进行价值输出。
那时候,民众的生活水平有限,能真正出去看看世界的不多。可现在,出国留学、旅游的人多了,互联网发达信息爆炸,普通百姓的阅历有了很多提升。
再加上新冠疫情中国的表现与欧美的巨大反差,国人对于公知们口中吹捧的发达国家有了新的认识。自然,对于公知也有了新的态度。
这次直播翻车,就是一次民意的“反噬”,而这或许才只是个开始。
高晓松的“落荒而逃”,让公众看清楚了所谓公知的不堪一击。习惯了被追捧的高姿态,一旦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就气急败坏。
就心理素质这点,公知们还真得向李小璐好好学学呢!
对李小璐的个人感情生活咱不置可否,但她做直播的时候,下面粉丝骂成一片,依然能够做到微笑着面对镜头,一个尴尬的表情都没有。
还记得这句话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出自高晓松创作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当时的传唱度还不错,可如今听起来却让许多人觉得刺耳。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高晓松,放弃清华大学的专业去搞音乐,这对许多寒窗学子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某节目中,高晓松曾批评高校毕业生天天只考虑挣钱,不考虑诗和远方。这话出发点没有错,但他的不识人间烟火却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连苟且都得费尽心力。
高晓松的“浪漫”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的两次婚姻,不仅都是一见钟情,还都是来得急去得快。
与第一任妻子沈欢,从对她一见钟情,到经人介绍认识、相恋到求婚,仅仅5天的时间。然而从认识4个月闪婚到离婚,也不过3年光阴。
2004年,在深圳小姐大赛做评委的高晓松,对当时名字还是徐姗姗的二婚妻子徐粲金印象深刻。2008年,二人在美国结婚,生有一女,但这段婚姻也仅维持了不到6年。
所以啊,高晓松就是个不接地气的,踩着祥云的愤青。一路走来,没受过什么苦,一出生就直奔着梦想去了,“诗和远方”都触手可得。
看着什么都懂,但深究起来却漏洞百出,顶多也就算个高级点的知识分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