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风俗 中国16个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风俗 中国16个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世界华人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在我国北方,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们都要守岁到天亮,直到新年钟声敲响才离开。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通宵达旦地聊天、娱乐,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爆竹,喜迎新春。
一: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风俗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3.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8重阳节: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9.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
通过人的努力让自然灾祸不要影响人类生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是和谐发展道路,要求绿色发展,人类不能通过掠夺方式攫取自然资源。传承传统节日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
2.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困境在于其仪式的固化和内涵的物化。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节日文化宣传,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完成基本的道德教育。
3.建立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
相同的信仰能够拉近不同地区、不同价值观人民,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距离。传统节日的存在,能够让人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感召,对民族精神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3.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8重阳节: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9.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
通过人的努力让自然灾祸不要影响人类生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是和谐发展道路,要求绿色发展,人类不能通过掠夺方式攫取自然资源。传承传统节日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
2.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困境在于其仪式的固化和内涵的物化。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节日文化宣传,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完成基本的道德教育。
3.建立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
相同的信仰能够拉近不同地区、不同价值观人民,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距离。传统节日的存在,能够让人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感召,对民族精神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国16个传统节日表格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24日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三:中国16个传统节日简介
了解传统文化,欢度狗年春节~
大家春节怎么过?你可知传统节日还是教师考试的考点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的传统节日。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习俗
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祭祖、上坟等。
食俗
水饺、年糕、火锅等。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习俗
春节习俗、迎龙舞龙、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
食俗
年糕、饺子、汤圆、元宵、春卷等,听说南北方饮食有不同,你的家乡吃什么呢?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习俗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食俗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清明】
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习俗
扫墓、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食俗
清明螺、青团、清明果、欢喜团、馓子、枣糕、润饼菜、乌稔饭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习俗
赛龙舟、悬艾叶、菖蒲、蒜头、射柳、打马球等。
食俗
吃粽子、饮雄黄酒、吃茶蛋、吃打糕等。
【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等。
食俗
吃巧果、吃饺子、吃芽面、江米条等。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习俗
赏月、祭月、赏花灯、舞火龙等。
食俗
月饼、桂花酒、吃藕盒子、吃田螺、吃芋头、吃桂花鸭、吃螃蟹、吃石榴等。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
习俗
登高、佩茱萸、赏菊花、踏秋等。
食俗
重阳糕、菊花酒等。
【腊日】
农历腊月初八,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习俗
祭祀、打扫房屋等。
食俗
腊八粥、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吃冰等。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习俗
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等。
食俗
饺子、粘糕、糖瓜、关东糖、炒玉米等。
以上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啦,各地习俗不同,欢迎大家补充哦~愿大家春节愉快,万事顺意!
四:中国16个传统节日表格图片
腊八节(腊月初八)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 春节(一月一日)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