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牺牲6年,妻子改嫁他秘书,终生守11封情书以左家媳妇自居
左权牺牲6年,妻子改嫁他秘书,终生守11封情书以左家媳妇自居
【 文 | 河东狮子 】
“亲爱的左权将军,当我们捧起这些轻轻的纸片,一字一句认真的阅读它的时候,我们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沉重,写给您也写给千千万万个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而牺牲的那一代人。
您写给家里的信穿过岁月的长河我们读到了了,在信里我们听到一位优秀的将领在山岭之间掩护同志们转移时的呐喊,听到了一个父亲在油灯下轻轻的诉说,分离二十一个月,何时相聚!念、念、念……”
上面的内容,是不久前影星杨幂和霍思燕在走心的节目《海报里的英雄》中,朗读的中国抗战名将左权写给妻儿的家书。

1942年5月22日,在给妻子刘志兰写完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扫荡时,坚决压在大后方,敌人的一颗炮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年仅37岁的他壮烈牺牲在十字岭上。
那一年,他与妻子新婚不到3年,女儿刚刚2岁,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
朱德将军对于左权的牺牲极其悲痛,如何把这般残忍的消息告诉左权将军那两年未见的妻儿,此时的刘志兰只有25岁。
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去了党校看望正在学习的刘志兰,她已经知道了消息,抱着康克清哭的撕心裂肺,面对丈夫左权的死,她在《解放日报》中留下了极其沉重的笔迹:
虽几次传来你牺牲的消息,我不愿意相信,怀着这份悲痛的心情时刻焦虑着,切望着你仍然驰骋于太行山际。
我曾写到,愿以20年的生命,换得你的生存,或许是重伤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都将看守着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
然后,铁胆忠魂英年逝,面对妻子声声泣血的呼唤,他再也听不到了。

刘志兰与左权
左权,1905年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18岁时目睹国之现状,他决定弃笔从戎,投身革命,十七年戎马倥偬,直到35岁仍单身一人,多年的老战友刘伯承、朱老总都为他感到着急。
直到1939年2月,刘志兰随中央巡视团到太行山巡视,代表中央妇委讲话,这个大眼睛长相十分灵气的女同事一下吸引了朱老总夫妇的注意,他多次和夫人康克清商量,要给左权介绍个媳妇,刘志兰这位同志就很不错,令人中意。
于是就去探了探左权的口风,只见他笑而不语,心下十分了然,朱老总夫妇二人就亲自找到了刘志兰,为二人说媒,康克清打趣她:
“像左副参谋长这样的人这样的条件,怕你到别处,是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了,要不你们见见?”
那时刘志兰也才22岁,被这番话羞红了脸,可没想到与左权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志趣相投,就这样,在烽火连天中,两人组建了家庭。

左权年轻时
相比于其他将领,左权的身上不止有血性,还有着对妻子的柔情。
在军中,他是被大家称为最繁忙的那个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的工作都由他来处理。
而在家里,他又是那个为妻子“洗手做羹汤”的好男人,在女儿左太北的回忆录里,曾说过,不管军中有多忙,父亲总是牵挂着母亲,挤出时间回家看望母亲一趟。
女儿左太北出生后,每当夫妻二人分开时,左权的一封封情书就递到了刘志兰的手中。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二十颗西红柿,今年没有种花,很少打球,休息时玩玩扑克和斗牛。
没有想到吧,已是八路军参谋长的左权,在战火中的生活,就如同一个寻常人家的老农般种菜养花,我们总说抗战是艰苦的,可很少能真正能体会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艰苦恶劣的环境。

刘志兰与女儿左太北
1940年,是左权将军最幸福也最不舍的一年。
这一年,他与妻子刘志兰的宝贝女儿出生,经过彭德怀取名为左太北,因为他们身处太行山以北,左权将军经常忙里偷闲回家给女儿换尿布,与妻子说说战况,可是这种简单的幸福也难以持久。
1940年华北方面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了安全,左权将自己的妻儿送到了山西省一个村落中,在分别前,还找了摄影师,给他们一家三口拍了照片,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又怕刘志兰抱着孩子太重,左权特地请了一个木匠,给女儿做了一个小木箱子,可以放进去,面对侠骨柔肠的左权,让不少同志看的笑了起来。
为了宽慰妻子,他又去了封满含思念的家书:
志兰,我是毫不犹豫的担当的,但不管走到哪里去,离开你有多远,一切都没问题了,我没忘记你。

左权家书
再次短暂的相聚,没想到竟成了永别,为了百团大战计划,左权只有同意刘志兰先带着女儿从八路军总部转移到延安。
面对日军越发激烈扫荡,左权与彭德怀将军时刻都在制定着作战计划,一次战役后,稍微松了口气的左权又拿起了笔给妻子写信:
与你分别一年半了,太北已经一岁多了,贝贝一定能够走路了吧,在你妥善养育之下,她是很幸福的……
落款人:时时刻刻想念你的人。
时间从分别四个月到一年多,落款从叔仁(左权的号)到太北的爸爸,直到牺牲的前三天,左权给刘志兰写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封情书:
“在闲游和独坐中,眼中仿佛有你和贝贝,与我一起玩着和谈着,贝贝特别调皮,一会趴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芝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
可他万万没想到,在太行山的那一次离别,到他牺牲后都没有见到自己最为思念的妻女。
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牺牲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十字岭上,5月27日,就是他的独生女左太北2周岁的生日。

左权抱着3个月大的女儿
刘志兰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结婚不到3年,最爱的丈夫就已离去,她在悼文里写道: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在今后悠长的岁月中,想到你将是我最大的安慰。
作为遗孀的刘志兰,在左权牺牲后,凭丈夫的功勋和职称,她也能得到组织的妥善照顾,可是生性好强的刘志兰,在这样的环境中只会越加悲痛,为了不让这种情绪感染正在成长的女儿,刘志兰带着女儿可以远离了丈夫之前的战友圈子。
直到6年后,31岁的刘志兰嫁给了一名叫陈守中的男人。
陈守忠,是一名优秀的抗日战士,更巧合的是,他曾是左权将军的秘书,或许在陈守忠先生的身上,她看到爱人以前的影子,或许是他们二人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右一刘志兰
但对于刘志兰的选择,每个人给予的,都是深深的祝福,她值得再次拥有完整温暖的家庭生活。
而对于曾经的爱人,她从未忘记,即便改嫁后,也一直以左家的媳妇自居,左家也一直把她当作儿媳对待,左权的长兄还将儿子过继给了刘志兰,作为她和左权的儿子。
这段历史,被女儿左太北写在了《左权回忆录》中。

左太北
左权牺牲时,左太北才2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对于她是个很模糊的印象,她只知道他是个英雄,但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直到42岁,已经中年的她,才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父爱。
那是1982年,刘志兰将左权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家书(实则为12封遗失了一封)寄到了左太北的手中。
原来母亲从未和她说过,这11封家书被她守了整整40年,几乎是用了一辈子,现在将它交到了女儿的手里,母亲老了,希望由女儿继续守候下去。
左太北一边看一边哭,信里有好多的地方都提到了对女儿的关怀,也有专门给母亲的情书,在信里他说夏天里在院子里种了好多的花。
原来办公久了休息的时候,出去到院子里看看花他就笑了,因为他的妻子叫刘志兰,兰花的兰,所以只要一看到兰花,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妻子。

穿过40年的岁月,回到那个峥嵘的岁月,原来她的父亲左权对妻子的爱是多么的深刻,而刘志兰却从未辜负这份爱意。
用6年来抚平伤痛,又花了一生来守候那11封情书,即便是改嫁也认定自己永远是左家媳妇。
看完战争岁月里的情比金坚的爱情,不知道是否会让今天的我们有所启发,原来,从前的书信真的很慢,车马也很远,而一生有一个难忘的爱人。
我是@河东狮子,感谢关注。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