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诸葛亮”谋士杨永泰
蒋介石的“诸葛亮”谋士杨永泰
杨永泰,1880—1936,字畅卿。今广东茂名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27年起,追随蒋介石,成为蒋的首席智囊。1936年,卷入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被中统特务暗杀于汉口,也有说被桂系军阀暗杀。
诸葛亮
谋士杨永泰是蒋介石诸葛亮,一点儿不夸张。他初出茅庐时,便献策蒋介石“三分天下”,他一道“出师表”,迫使中国工农红军大军长征…
蒋介石
1927年8月,蒋介石首次下野期间,杨永泰蛰居在上海,对“天下大事”看得十分清楚。他看到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尤其是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是国民党中央政权不能统一全国的症结。1928年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后,杨永泰遂将自己的“削藩”妙计请熊式辉转达给蒋,蒋介石闻此召杨永泰见面一谈。双方见面之后,杨永泰当下发表了自己的“出师表”:“蒋总司令,以吾愚见,当今天下,广西等七军横行两湖,李济深负隅两广,白崇禧收编了唐生智残部三个军,称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如勾结冯、阎,则南京无法立足。好在桂系的俞作柏能拆李宗仁的台,唐生智也可以收回旧部为辞进逼白崇禧,再用重金收买冯玉祥的大将韩复榘、石友三,则李宗仁、白崇禧的势力就不难瓦解。如能再收买陈铭枢、陈济棠,以缚虎之势,扣留李济深于广州,则桂系的一分天下可以变成蒋先生的三分天下。”
杨永泰一席“出师表”策略,使蒋介石心明眼亮。他所犯难的如何处理各地军阀的问题,被杨永泰数语道破,于是杨永泰入幕,充当了蒋的重要谋士,任职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蒋介石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杨永泰的智慧与他心中所想的一拍即合。
蒋介石首先谋划第二次北伐以求统一全国。完成北伐任务后,着手实施杨永泰的谋略“削藩”。先是于2月中旬,在北平汤山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整理军事方案及军事意见书,提出“编遣”主张,然后在蒋桂战争中利用武力进攻和分化收买等手段,打败桂军,逼迫桂系主要首领李宗仁等通电下野,再后运用同样手段瓦解了冯玉祥苦心经营20多年的西北军。只三年,蒋介石便达到了“削藩”的目的。
蒋介石对付国民党大小地方军阀,可谓得心应手,可在对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问题上却损兵折将,三次“围剿”都连连败北。正当蒋介石一筹莫展之际,杨永泰呈上一封“万言书”。这份“万言书”写道:
“吾随先生出师,细观江西诸地,渐觉共党不足为虑。所难之点为共党与“匪区’民众结为一家,两者合手,实为严重问题。民众与共党合为一家,在吾于地方官吏风气日下,致使民众为共党所利用。在他于共党诸项方针政策,一富煽动性,二富实效性,较之吾地方官吏更有效力。欲彻底扑灭‘共匪’,必须得用新的谋略。“我之所言新的谋略,意即‘剿共’实行古代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靠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气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的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读罢杨永泰的“万言书”,蒋介石点头称是:杨参议真乃我之管仲、诸葛。前番杨参政一篇“削藩”策,使吾大受其益。今参政“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妙策,我想“剿灭”共党已为期不远了。
杨永泰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对蒋介石再度发生了效力,又连续两次对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实施“围剿”,在地方统治和苏区农地乃至新闻宣传方面组成一个系统网络,使之运转起来,全力对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加之中共党内“左”倾领导错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战略大转移。
送红军长征
1936年,杨永泰出任湖北省主席,蒋介石曾对人说:“我生平用人,第一重道德。第二重才具。杨永泰这个人,办事有相当才具,其他方面就不要求全。”杨永泰的横死,断了蒋介石智嚢,使蒋介石以后在政局军事大战略布局上,往往破绽百出,顾此失彼,缺乏眼光。到今天,杨永泰死亡,是谁人主使,还是个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