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三峡大坝时,九位专家拒绝签字,他们当时顾虑的事情发生没?
修建三峡大坝时,九位专家拒绝签字,他们当时顾虑的事情发生没?
#头条创作挑战赛#
坐落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自建成以来便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因此一跃而起成为国内外游客心生向往的景点。
每当登上这座堪称奇迹的大坝,无论何人皆为眼前水天一色的风光景致、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以及尽收眼底的天空海阔而流连忘返。

三峡大坝
但是,这座大坝在建成之前曾遭到了郭来喜、侯学煜、方宗岱、何格高、覃修典、李玉光、廖文权、伍宏中、黄元镇——这九位分别来自于我国地理、水利、生态环境、生物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的联名反对。
他们九人之所以坚决拒在同意书上签字,是因为他们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后,坚信建造三峡大坝必定会对我国,乃至百年之后的发展有重大不利的影响。不过,在多数人的赞同下,三峡大坝还是竣工完成。
如今时过境迁,三峡大坝是否对我国产生了危害?专家的疑虑又是否得以证实?

三峡大坝俯瞰图
必不可少的大坝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峡大坝可能只是一个用于观赏风景的景点,对其作用的了解也可能仅仅在于防范洪水。
不过,三峡大坝的作用远远不仅于此,事实上,早在1932年,国家便计划建造三峡大坝,只是因为种种不可抗力暂停工程。那么,这座宏伟的大坝究竟为何而存在?
三峡大坝的首要任务便是防范洪灾。水坝的主要目的便是蓄水防洪,尤其是对于地理位置特殊的四川来说更是如此。

三峡大坝
因为处于盆地区域,地势较低,倘若天降大雨,四川的积水便难以排出,逐渐形成一股洪流。
不巧的是,四川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每逢夏季,狂风暴雨几乎成为了家常便饭,而且雨季频繁也导致四处积水以及河流的水位上涨,极易造成洪水泛滥。
而且,随着洪灾的无情侵袭,不少处于上游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原本植物特有的蓄水功能也遭到削弱损害,唯一能够非人力控制洪水的途径也就此消失,导致恶性循环。

图源网络
因此,四川自古以来便饱受洪灾的摧残,不少人人因为洪水而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更有甚者因为洪水自此以后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让其家人整整一生为其牵肠挂肚。为了让四川地区的人民免受洪灾的侵袭,再也不用面对家亡人散的悲剧。
其次,提供电力也是三峡大坝必不可少的作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以及电器还没有走进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
没有电力的支持,人们的生活将面临种种不便。而供电不足便是首要原因,当时的城市中并没有多余的民用发电站,也没有多余的地方得以建造这些大型设施。

三峡大坝
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关部门决定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因此,三峡大坝得以诞生,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由将近四十台的七十万千瓦的发电机和两台五万千瓦构造出这座宏伟磅礴的设施。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多个城市的用电需求,三峡大坝位于我国的中原地区,编织了一张足足覆盖华北等多个地区的电气网络,让绝大部分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便宜便捷的电力,也为工厂等大型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让各个城市得以正常运转。
最后,三峡大坝也促进了我国水上航运的发展。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前,其上游的城市因为在夏季频频遭遇洪灾的侵袭,导致上下游城市之间的水上交通发展极为缓慢,无法建立快捷高效的交通枢纽。

图源网络
而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不仅有效地防范了上游城市的洪灾,也成功地延长了长江下游的枯水期,让原本湍急的河流逐渐平稳下来,船只货轮也能轻松地跨越长江,成功地建立了华西和华中的水上交通道路。
可见,建立一座大坝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它对于防范天灾和避免人祸都有着事关重大的作用。
哪怕是对相关知识不甚了解的普通人,也明白三峡大坝是彻底根治洪灾有着至关重要的存在。

三峡大坝
然而,当年就在讨论是否建成三峡大坝的会议上,却有九个分别来自各个学术领域的专家发起了激烈的反对,这几个德高望重的专家认为一旦三峡大坝就此建成,那么必定会对我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那么,他们到底为何如此激烈地反对建造三峡大坝?
激烈反对的专家们
而这些专家也不是口说无凭,反而是经过翻阅大量的资料文献,多次前往长江流域实地考察,围绕以下几个因素来辩论三峡大坝绝对不能存在。

图源网络
一是因为这座人为的建筑必定会对长江流域原本的环境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倘若三峡大坝已经建成,那么必定会引起这里千百年来已经风雨不改的地质环境产生巨大的变动,这一变化究竟是好是坏谁也难料,是否会对周边的地质环境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谁也不知。
但是考虑到一旦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么想要让地质环境恢复原状可谓是难于登天。出于防范于未然的考量,这座设施还是不要出现为好。
而且,三峡大坝也必定会破坏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原本的生态环境本就因为人类活动、农田开垦等客观因素而遭到不可逆转的损害,其中白暨豚、中华鲟等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的数量逐年下降,其寻踪也是更加难以寻觅。

中华鲟
尽管有关部门早已颁布了禁止捕猎的有关规定,然而这一规定保护的对象主要是市场上频繁流通用于贸易的食用鱼,而对于保护像白暨豚这样的野生动物,这一规定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而根据近年来的生态考察,三峡大坝的建成的确对野生动物种类的减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峡大坝的建成的确抑制住了原本频频发生的洪灾,然而也使得江水的流速逐渐变慢,导致长江下游的河底积攒了更多的泥沙。

图源网络
泥沙的堆积也造成了江水的水质下降以及长江下游附近的农田面临着干旱无收的局面等民生问题。
二是因为三峡大坝的建成会危害附近居民的健康。正如上文所述,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长江下游流速减慢,淤泥堆积,从而加快了吸血虫、钉螺等传染病病原体生物的繁殖。
而因为那时的人们普遍缺少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在打捞水产品时可能在无意之间使得这些传染病在无形之中大量传播,造成人员伤亡。

图源网络
三是因为三峡大坝会破坏当地的文化古迹。如果要建造三峡大坝,那么必定需要为其腾出巨大的空间,其范围从重庆一直延伸到湖北,可谓是包含甚广,从而让原本坐落于附近的八百余处名胜古迹遭到拆毁,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白帝城。
这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在三峡大坝建成后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国的传统文化原本就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而遭遇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不少文物建筑因为疏忽就此消失。
为了保留已经为数不多的传统文化,这些专家据理力争,主张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白帝城
四是因为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危。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再三保证这一大坝必定是森严壁垒,只要每年定时检修,其可以在这里屹然不动直至永远。
但是,细致入微的专家们依旧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在长江的猛烈冲刷下,这座大坝的地垒会不会出现难以发现的隐裂。
如果三峡大坝突然发生决堤,那么喷涌而出的水流将直接淹没下流的一切土地。其所影响的绝不仅仅是附近的农田以及居民,整个长江下游的城市和人民将会被碧波滚滚的水流完全吞没,中原地区的经济也将遭受到天翻地覆的破坏,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也将随之放缓甚至倒退。

三峡大坝
而且,当时我国的经济还未像如今这般腾飞,而建造这样一座规模宏伟的大坝必定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更何况,那时的国际局势尚不明朗,冲突矛盾可能随时爆发,倘若在建造大坝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变故,那么面对敌人突如其来的进攻我们可能难以反击。
出于对以上因素的考虑,专家们这才在会议上唇枪舌剑,希望放弃或是暂缓这一计划。他们也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发自内心地关心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图源网络
他们也并不是没有考虑到三峡大坝的益处,但是在他们看来,三峡大坝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这些优点实在有些虚无缥缈,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三峡大坝究竟几年才能建成?以及是否能够发挥其作用?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这座前途未卜的大坝上,不如立足于当下,好好发展国家的整体实力。等到经济的状况得到彻底的好转,其他方面也没有问题,再着手考虑大坝的问题。
不过,其他人也考虑到洪灾等自然灾害对于人民和国家的不利影响实在是难以忽视。国家所制定计划的根本原则自始至终都应该立足于为国为民,应当将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

三峡大坝
自古以来,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人们因为洪水的侵袭而饱受侵扰,而下游的地区也因为汹涌澎湃的长江隔断了它们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导致经济的发展始终无法得到快速进展。
如果对这些切实的问题置之不理,那么群众必定会失望不已。因此,出于对大局的考虑,在是否建成三峡大坝的有关会议上,还是以大部分人赞成画下句号。
专家的忧虑是否得到证实

图源网络
直到2009年,三峡大坝终于成功矗立在湖北宜昌的三斗坪镇,有力地反击了“三峡大坝无法建成”这一说法。
而且在建造过程中,考虑到专家们的忧虑,有关部门也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他们先是组建了野生动物保护区,将长江中一部分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饲养在保护区内,保证它们能在保护区内休生养息,繁衍后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
其次,他们也注意保护附近的名胜古迹,在开工之前,他们便派遣工程队将能够移动的文物提前转移,对不能移动的古代建筑也进行了密不透风的保护,防止其受到水流冲刷的侵害。

图源网络
最后,有关部门也提前通知了长江下游的居民,告知他们建造三峡大坝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于无法避免损害的群众进行了赔偿;也告诫他们要提前转移,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坏。
最终,在三峡大坝建造的过程中,没有一人受到伤害,而且长江中的物种也得到保留。专家们所担心的种种不利因素并没有一一发生。
尽管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损坏,但是有关部门已经力所能及地保护了能够保护的一切。而且在三峡大坝建成后,其所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越了他们的想象,不仅成功地根治了延续千年的洪水,而且也成功地使中原地区的经济就此腾飞,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卓越的提升。

三峡大坝
可见,三峡大坝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的的确确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这九名专家曾经发出反对的声音,但同样是出于好心,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虑到三峡大坝对国家整体所发生的作用。
而且,三峡大坝的建成也在告诫我们,在做一件事时不要仅仅考虑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是要从事物的整体发展而考虑,要设想:尽管完成这件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但是这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是否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好处。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中,我们都需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不能因为目光浅短而错失良机。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