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就爱生活 > 杂谈 > >正文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这句话,原来有这么深涵义

摘要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这句话,原来有这么深涵义 昨天说到跟龙虎山道士讨论列子。我又问他列子有一句话我一直搞不太懂。他说你说。 我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这句话,原来有这么深涵义

昨天说到跟龙虎山道士讨论列子。我又问他列子有一句话我一直搞不太懂。他说你说。

我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我说,是不是说:能够看到深渊中游泳的鱼儿,那不是吉祥的好事;能够探知到别人隐私的事情,一定会招致灾殃。

他说表面上解释确实是这样解释。

可是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他这种话是对当政的人说的。后面还有一句叫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用人,不要去用那些喜欢无事生非罗织罪名把事情做得很绝的人。

以前的君主统治下面的臣子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摸得清清楚楚,这个事就搞得很糟糕。把下面的人摸得很清晰,把底都摸清了,他怎么想法他在干什么说过什么话都弄得很清楚。

这样去窥探别人,然后去揣摩别人的用意,然后在罗织罪名去防止别人。这个其实没有办法控制,因为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是这么干的,

即使列子这么说也没人听。当然反过来说,因为下面的人也太坏了,很多人有谋逆之心。列子劝君主,你要用那些贤明的人去做政治管理。这样的人有仁义有仁德,能宽容别人,能理解别人。看起来是列子的理想想法。

包括孔子,老子都有这样的理想式的理想主义。

可是当政的人不这样想,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政权是不可能的。一切都宽容别人。

以仁义对人往往收获的是别人的反目成仇,恩将仇报.。

列子意思是没事的时候不要把事搞出来。本来挺好的,可是因为去揣摩去窥伺,然后弄出一些无端端的事情来。这就是国家或者说一个组织的灾殃。

可是列子是道家的修行人,他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我们修道的指导话。

什么叫做渊鱼呢?就是深水中的鱼,就是那些不浮不露头的鱼。

这里是比喻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欲望的涌动,一些情绪的波动。很多时候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东西。

为什么说察见他们就不详了。他这个说法是以一个打渔人的角度,就是他去捕鱼的时候。很希望去把那个深渊里面的鱼捞上来。

这是一种过度的捕捞一种贪婪的捕捞。而修行人对于自己深埋心底的欲望,情绪的抑郁或者压在心里很久的东西。

有一种很深的执着,这个执着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但是这个执着是什么呢?就是很想去把他们解决掉。 比如自己很深的那股生命的欲望,很想把它熄灭掉。非要把它灭掉不可。

智料隐匿者就是隐私想隐瞒的那些东西,比如一些很深的藏了很久念头。偶尔冒出来的邪念,比如自己想搞钱,想某个异性等等这些隐私的念头,跟表面是不符合的。

比如表面上是个很斯文很正派的修行人,可是内心里有很多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这个智料两个字就很有意思了,就是把智慧用在这个地方,把聪明才智都用在这个地方。

很想把这些东西去掉,很想把这些东西捞出来。把它解决掉,这就是我们很多深层次内心矛盾无法解决的终极原因。

因为我们不想放过他们,这个深渊里的鱼和深藏心里的念头,情绪或者识海里的种子,我们很想把它去掉,很想把它解决掉。

你无法跟他共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修行人修的越久越是不太注意这个事情。

这些不要去搞,列子说了不详,因为这属于无事生非,你总想把本来挺好的事情弄点事情出来,

这个执着不得了,修行最忌讳就是无事生非,很多东西,你要懂得放过。

放过自己,放过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和欲望,比如恨啊嫉妒啊怀念啊等等,都很正常,不需要去解决它们,你只需要在根本上做功夫,时候一到,这些都随着冰消云散。

这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区别,执着的人,非要整得水至清,殊不知水至清则无鱼。

和而不同,是政治胸怀,更是修行胸怀。当然也是做人的胸怀。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