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第一次和霍利菲尔德是哪一年(泰森和霍利菲尔德一战是哪年)
泰森第一次和霍利菲尔德是哪一年(泰森和霍利菲尔德一战是哪年)
泰森第一次和霍利菲尔德是哪一年(泰森和霍利菲尔德一战是哪年)
大家都知道,霍利菲尔德曾在1996年和1997年两次击败泰森,而且是继拳王阿里之后第2位三次获得世界重量级拳王的拳手。
(WBA,WBC IBF)重量级冠军金腰带
平心而论,单从职业战绩上说,霍利菲尔德是胜出的。但从拳击的纯粹性,观赏性来说,泰森更受拳迷的青睐。
泰森
从两位世界级拳击手的成长经历来看,霍利菲尔德虽年长泰森4岁,但两人却同属一个时代的选手,霍利菲尔德成名稍微早一些,在1986年,击败奎维获世界拳击协会(WBA)次重量级冠军。而同年,泰森也击败了特雷沃·伯比克争夺WBC的重量级冠军。
应该说1986年的泰森和霍利菲尔德都正处在职业生涯的上升期,当时泰森20岁,霍利菲尔德24岁,而且都分别各握有两大世界拳击组织冠军的头衔。非常遗憾的是两人没有在最巅峰的时期来一场针尖对麦苗的大战,其实真正期待这场假想对决的大都是泰森的拳迷,因为他们太喜欢泰森的拳风了,那是纯粹的拳击暴力美学,就如1982年世界杯桑巴足球的绚烂之花埋没在摧枯的意大利足球沙尘下一样的感受。古往今来,纯粹的艺术之花往往会过早凋零在凡世尘埃中,是遗憾,似乎也是一种不变的宿命。然而,人们更多期待的是他们心中的美好能真正的落地生花。这大概也正是这个伪命题产生的初衷吧!
泰森的拳迷们渴望在这样的假想中,让泰森纯粹的拳击KO霍利菲尔德。然而,即便是1986年的泰森和霍利菲尔德在拳击场上相遇了,真能如拳迷们所愿吗?
结局或许不会让您完全满意,因为,即使在1986年,泰森状态鼎盛时期,他也不敢打保票能100%的KO或TKO霍利菲尔德。
也许您会说这是相生相克的怪圈,霍利菲尔德就是来克泰森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经常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或许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1986年的泰森可谓是勇冠三军,战绩之骄令人咋舌,而且在拳击技术上,泰森更加强化力量、速度及组合拳运用的风格,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上台就是来KO对手的,很显然,这时期的泰森是超自信的,他不屑于规则,希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比赛并赢得比赛,也确实如此,1986年的泰森也确实做到了,然而,这一切也许跟他遇到的对手有关,因为,他那段时期没有遇到霍利菲尔德。
霍利菲尔德的拳击技术全面,善于运用规则,是拳击界的战术大师,单凭这一点就会使得泰森很挠头的,而且霍利菲尔德的抗击打能力异于其他拳手,是超级的强,在他经历被击败的比赛中,很少有被KO或TKO的情况,基本都是点数负于对手。而且,霍利菲尔德善于阅读和总结比赛,能够很好地在比赛中调整运用,比如:1992年11月13日,他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迎接来自纽约布鲁克林区的黑人选手里迪克·鲍的挑战。经12回合的大战,以微弱的差距失去拳王称号,时隔一年,1993年11月7日,他经过一年的准备在同一地点击败了里迪克·鲍,重新夺回重量级世界拳王(WBA/IBF)的称号。
反观泰森就不太善于总结调整战术,在1996年和1997年两次与霍利菲尔德交手,明知霍利菲尔德诡计多端,用搂抱及头部冲顶等规则允许的战术使自己的技术受限失掉了比赛,在第二次交手时依然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得自己在比赛中始终处于被动,打不开局面,引得自身急躁,最后“成就”了咬耳事件,失掉了比赛。
竞技体育的得失成败到最后往往是选手个人品质的比拼,在这点上,霍利菲尔德显然更胜一筹,老霍不仅在在外表上给人温和谦逊的印象,而且行事老诚低调,并被称为拳击史上个人品行最完美的选手,集信心、勇气、坚强及狡黠于一身。反观泰森不论在赛场和生活中更像是被抑郁与狂躁包围着,即便是天赋异禀,技术上乘,却往往在关键时刻情绪急躁,痛失有利局面,而且,据霍利菲尔德说,他俩在都是业余选手时就曾经交过手,那时霍利菲尔德在场面中是占上风的,这还引得泰森要和他斗殴呢,所以说老霍就是泰森的克星也是不无道理的。
如果真要设想泰森在巅峰期遇到霍利菲尔德的话,泰森肯定会凭借自己巅峰时期的组合拳速度、爆发力占据一定优势,但大家要想到的是,泰森的巅峰期也同样是霍利菲尔德的上升期,而且论身体素质及训练水平,从霍利菲尔德的肌肉类型上就可以看出来,是相当高的。所以,即便是泰森占上风,到最后也极大可能是点数获胜,KO或TKO的可能性都很小的。
不知我这么分析是不是得到各位的认同,也欢迎各位给我留言与我交流。
86年时候泰森身体有些欠,菲尔德对战时,有些耍赖,打完对方,等泰森打他时候,他搂抱泰森,但是菲尔德身高,胳膊长等占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