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学此书,必先绝后,千古第一禁书《鲁班书》真有那么邪乎吗?
欲学此书,必先绝后,千古第一禁书《鲁班书》真有那么邪乎吗?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书籍因为其神秘莫测的内容而被世人所忌惮,甚至被各朝各代列为禁书。《鲁班书》便是这样一部令人闻之色变的典籍。传说,这部书不仅记录了古代木匠的各种精湛技艺,还包含了大量超乎常人的咒语与法术。更令人震惊的是,传闻后世观看此书的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有所谓“欲学此书,必先绝后”的说法。那么,这部《鲁班书》真的像民间传说中那样邪乎吗?
一、鲁班其人及其传奇
要解开《鲁班书》的谜团,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鲁班。鲁班,又称公输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土木建筑发明家,生活在春秋末年的鲁国(今山东境内)。据史书记载,鲁班生于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自幼聪明好学,七岁便能自学自通,十五岁便离家游学,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鲁班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鲁班新婚不久便被征召到国都做工,因思念妻子,便发明了一种名为“木鸢”的飞行器,只要念几句咒语,便能载着他飞回千里之外的家中。然而,他的妻子因好奇偷偷骑上木鸢,却因怀孕在身,在空中分娩导致法力失效,最终从半空坠落身亡。这一悲剧不仅让鲁班痛不欲生,也使得他诅咒所有学习《鲁班书》的人。
二、《鲁班书》的内容与结构
关于《鲁班书》的内容,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有的认为它分为上中下三册,有的则说只有上下两册。但无论哪种说法,都一致认为这部书包含了大量的木工技艺、符咒法术以及神秘的整人方法。
据记载,《鲁班书》上册主要记载道术和符咒,下册则涉及解法和医疗法术。然而,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明确的练习方法,只有咒语和符箓。这种模糊的描述方式,无疑为《鲁班书》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三、《鲁班书》的诡异传说
在民间,关于《鲁班书》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最令人胆寒的莫过于“缺一门”的说法。据说,学习了《鲁班书》的人,必须从“鳏、寡、孤、独、残”中选择一样作为自己的“缺一门”。这一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使得《鲁班书》成为了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禁书。
此外,关于《鲁班书》的诡异传说还有很多。例如,有传言说学习此书的人会受到诅咒,导致家庭破裂、事业不顺,甚至子孙后代也会遭受不幸。这些传说无疑进一步加深了《鲁班书》的神秘和恐怖色彩。
四、《鲁班书》的真实面貌
然而,当我们试图揭开《鲁班书》的神秘面纱时,却发现它并非如传说中那般邪乎。首先,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看,《鲁班书》的真实性和作者归属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据考证,与鲁班同时或稍晚的人,如孟子、墨子,都没有提及他有著作留世。而记载鲁班事迹的《礼记》《战国策》《汉书》《论衡》等古籍,也均未提到有《鲁班书》或《鲁班经》的存在。
其次,从书籍目录的角度来看,《七略》和《艺文志》作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总目录,均未记载有《鲁班书》的存在。而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的《四库全书》,虽然多次提到鲁班,但也并未提及他有专著。因此,所谓《鲁班书》“自古被禁”的说法,很可能只是后人的营销噱头而已。
实际上,最早版本的《鲁班书》刊行于1912年,即民国二年。从内容上看,这部书确实与木工、建筑、设计、施工等有所联系,但其中更多的是较为低级的迷信叙述,包括一些史上被禁过的“压胜”技法。这些技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但并非不可解释的超自然力量。
五、《鲁班书》的现实意义
尽管《鲁班书》充满了神秘和诡异色彩,但它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作为一部古代土木建筑类的奇书,《鲁班书》记录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其次,《鲁班书》中的符咒和法术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这些符咒和法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人试图通过神秘手段来禳灾祈福、保护自身的表现。
最后,《鲁班书》的诡异传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信仰、习俗和价值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鲁班书》并非如民间传说中那般邪乎。它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土木建筑类奇书,记录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以及通过神秘手段来禳灾祈福、保护自身的愿望。尽管《鲁班书》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带有迷信色彩,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不再需要依赖符咒和法术来解决问题,但《鲁班书》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历史,以智慧的目光去审视传统,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