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就爱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摘要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近防炮是掠空飞行反舰导弹迅猛发展催生的一款舰载对空防御系统,是现代军舰必不可少的一款武器系统,作为水面...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近防炮是掠空飞行反舰导弹迅猛发展催生的一款舰载对空防御系统,是现代军舰必不可少的一款武器系统,作为水面舰艇对空防御的最后一层防线。近防炮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增加小口径火炮的发射管数量的方式,从而提升小口径舰载火炮的射速,通过弹幕或者精确点射来实现对掠空飞行导弹等目标的拦截,尤其对超音速目标拦截效果还不错。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近防系统的型号有美制密集阵、荷兰的守门员、俄罗斯的卡什坦以及我国的730和1130型。其中俄制的卡什坦是属于舰载弹炮合一的近防系统,其余都是小口径多管速射火炮。近防系统集成了火炮、火控雷达、光电以及红外探测设备,以射速高而著称。目前国际上大部分近防系统的射速在4000发/分钟左右,我国的第二代1130型采用了11个定向管,最大射速达到了11000发/分钟,被称为“万发炮”,对飞行速度3马赫以下目标具有超过80%的拦截效率。

近防系统通常射程只有4000米左右,实际拦截距离也就1500米-1000米之间,甚至更近一些。其主要是通过急速射短时间在防御方向上打出一个弹幕,从而实现对来袭目标的概率拦截;第二种就是短点射,通过集成的火控设备,发射脱壳穿甲弹,以短点射的方式对来袭目标进行精准拦截。随着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迅猛发展,舰载防空系统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成功率有所下降。为什么这么讲呢?第一个原因是有些反舰导弹的飞行高度低至10米以下,基本上属于贴着水面在飞行,这对于舰载雷达探测带来诸多麻烦,预警时间缩水、探测到的距离也大幅缩短;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代舰艇对空拦截主要以防空导弹为主,大部分防空导弹的最低射高都在15米以上,这就使得舰空导弹对来袭导弹的拦截率下降

在这样的一个技术背景下,射程最近、射速最高的近防系统就成为现代舰艇最后一道保命防线,也就有了军舰最后一道防线的说法。至于安装位置,不同型号的军舰之间略有差距。近防系统一般布置在舰艇的中轴线上,通常指的的就是舰艇的C炮位和后部直升机机库位置上,按照搭载数量划分,搭载一座要么前部要么后部,搭载两座的话一般是前后各一的布局;举两个例子,以我国052C和052D型为例,052C型搭载有两套,典型的前后各一的布局,前部在C炮位平台上,后部的位于直升机机库上方,形成对舰艇的360度无死角防御;052D由于换装了新型舰空导弹,占据了直升机机库的位置,只保留了前部的一座。

除了主流的前后中轴线布置模式之外也有一些横向布设的型号,以我国054A型导弹护卫舰为例,其两门近防炮并没有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而是选用横向布置方式,将其分别置于舰艇中部两侧的侧舷位置上,形成一个横向的360度无死角防御网络。但是国际上主流的近防炮布置方案多以中轴线布置为主,如此设计便于舰艇直面威胁,在射界上也不受舰艇上层建筑的干扰,拦截效率更高一些。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海上对抗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有效防止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也成为现代战舰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近程速射防空炮和近程防空导弹是当前舰艇近程防御的主要的两种形式。近程防御系统(不只是近防炮,也包括近程防空导弹)被称为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因为一旦来袭目标突破到需要近程防御系统发挥作用的时候,那肯定是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最紧急时刻,一旦拦截失败就可能是舰毁人亡的结果,“最后一道防线”名副其实。国产1130近防炮射速高达11000发/分钟,性能全球领先

现代战舰打击手段早已不是传统海上中的火炮对射,而是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鱼雷等,虽然现代战舰仍保留主炮,但是基本上仅装备1-2门,其作用也不再单纯是海上对抗,其实更多的是兼顾防空、对陆打击等任务。现代海战中舰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空中,包括飞机和各种反舰导弹,这也是为何现代主流战舰都把防空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的原因,而对于类似反舰导弹这样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来说,防御难度要远高于飞机。现代舰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空中的各种反舰导弹等舰载防空系统是现代战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主力先进水面舰艇普遍装备有大型高性能对空搜索雷达以及远中近三层防空手段,对于飞机这样的目标,拦截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而拦截反舰导弹这样的高速、低轨且具有一定机动性的“小”目标,由于受到地球曲率影响,作用距离比较短,对近程防御系统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各海军强国装备的舰载近程防御武器主要有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海拉姆”近程防御导弹,俄罗斯的AK630近防炮、“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我国的730/1130近防炮、HHQ-10近程防空导弹等。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