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就爱生活 > 杂谈 > >正文

​能让孙楠一家搬出北京每月700元租房,这个华夏学宫什么来头

摘要能让孙楠一家搬出北京每月700元租房,这个华夏学宫什么来头 近日,一段“歌手孙楠夫妇带4个孩子从北京搬到三线城市徐州租房住,并送孩子进当地传统文化学校”的视频引发热议。...

能让孙楠一家搬出北京每月700元租房,这个华夏学宫什么来头

近日,一段“歌手孙楠夫妇带4个孩子从北京搬到三线城市徐州租房住,并送孩子进当地传统文化学校”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看点很足:一个曾经全国知名的大明星,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真义,3年前卖掉北京房子来到徐州,住在远离市区的普通居民楼里,月租700元。孩子们也放弃了北京的国际学校,在一所名叫“华夏学宫”的机构研习传统文化。“有朋友来我们家的时候,刚一走进楼道里就犯嘀咕‘孙楠家也太寒酸了吧’”。——这简直是中华文化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现代样板。

这门生意的起点,就是与孙楠夫妇、徐峥陶虹夫妇,以及蒋雯丽等明星有深度联系的——华夏学宫

易菁与她的华夏学宫

华夏学宫的校长易菁,是一个神秘人物。

说神秘,是因为穷尽搜索技能,也无法找到她更完整的人生轨迹。在她的书籍作者介绍部分也好,还是在电视采访中也好,她均介绍自己是晚清军机重臣张之洞的曾孙女。

搜索张之洞家族谱系发现,查无此人。

尽管有着家世存疑这种问题,但作为华夏学宫的创办人,2015年,易菁还曾经领过一个奖,叫做“国家精神造就者奖”。

如果你对这个奖项的名字不够熟悉,那么再补充另一个获奖人的图片,你一定印象深刻。

▲崔永元专门发微博讽刺: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

你嘲笑孙楠的时候,他也在嘲笑你

很久以前,就有豆瓣网友提问《音乐人孙楠为何把家从北京搬到徐州,还让儿女从国际学校退学?》,这次的新闻跟贴,也有很多人问,孙楠到底哪里想不开?是被什么洗脑了吗?

忍不住说一句,那些提问的网友们,还是太年轻了。

在华夏学宫的官网首页,推荐着孙楠妻子潘蔚2018年的新书。

这本新书的第一位推荐人,正是华夏学宫的校长易菁。新书出版后,华夏学宫办了一场分享会, 小陶虹和蒋雯丽都来捧场——她们的身份除了作者的朋友外,也都是学宫国学班的学员

在新书的作者介绍中,对潘蔚的描述是:

1969年生,安徽人。曾任安徽卫视新闻主播、旅游卫视高尔夫节目主持人,喜爱滑雪、高尔夫。

40岁时,步入第三次婚姻,嫁给歌手孙楠,婚后育有一女。与此同时,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家人和孩子。

2015年,遇见地处徐州的华夏学宫,举家搬往徐州。在华夏学宫国学师范班学习两年后,任学宫女红教师。四个子女亦均在学宫接受国学教育

▲2015年,孙楠在微博晒出了女儿宝瑶“穿汉服参加成人礼 现场为父亲奉茶”的情景,这场成人礼的举办地点正是华夏学宫。

“我的孩子们在华夏学宫上课,我太太在学校里教女红课,后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自己也在尚德国学班第9期研习,有空时还会去学校里做义工,每周给孩子们上两节音乐课。”

没有什么比明星的身体力行更好的招生广告了。但孙楠夫妻与国学的联结,远远不止于把孩子们送到国学班去学习这件事。从近些年来孙楠+国学相关的新闻来看,这门“生意”早已做得顺风顺水。

1月23日,有媒体电话咨询学校,咨询老师表示,学校包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高中教学一年学费10万余元,但没有学历。徐州市教育局回应表示,华夏行宫具备的是培训资质,并非办学的教育资质,学生若处于义务教育的年龄,应上义务教育的学校。

孙楠这门IP生意的高大上程度,可以说毫无“一家搬出北京每月700租房”的寒酸悲情。

你以为人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物质生活啊?

说一件与华夏学宫无关的事

《今日说法》曾报道了一起案件,一名未成年的小姑娘叶广平,在家人的鼓励下,从普通学校退学,从青海远赴徐州(对,又是徐州)专门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了一家叫做徐州市彭祖传统文化培训学校的机构。谁知,孩子入学几日,便因为一次未能得到及时抢救的突发病症意外死亡。

据报道,当叶广平发病时,“离学校几百米,就有一家正规医院——鼓楼医院,从学校步行过去只需要大约3分钟。然而,这时,胡校长却舍近求远,叫车将叶广平送往十几公里之外,去进行所谓的散心和调养。”

……

中国市场之大,在于细分市场之繁杂。仅就女子学校而言,从上山下乡的女德班、到城市中产追捧的淑女培训班,再到给蒋雯丽、陶虹、潘蔚们带来身心滋养的国学鸡汤班……其实从本质上讲,并没什么大的不同。

它们的通常做法,是用一套看似宏大的超越次元的体系,来让不同阶层不同处境的女性,找到焦虑的安放之所。

但是,教育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是盲目的。孙楠们塑造的国学家庭的美好形象,对于像叶广平这样的普通家庭孩子来说,绝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人生榜样。

作者 | 腾讯新闻、北京青年报、新浪微博等

综合 | 礼拜四

编辑 | 吕倩雯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