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完全读懂佛经之汉传佛教八大宗派
一次性完全读懂佛经之汉传佛教八大宗派
隋末唐初,中国佛教进入鼎盛时期。此时,中国佛门高僧辈出,人才济济,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修证方法,开创了诸多不同的佛教宗派,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教艺 的有八个宗派,合称为八大宗派。
天台宗
隋代智顗(yi三声)(智者大师)创立,以“教”与“观门”为中心建立本宗,以天台山国清寺为根本道场开宗布教。由于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又名法华宗,其教义的最大特色就是“教观双美”,即教义理论和实践修行都发挥到极致并融为一体。
释迦摩尼佛
三论宗
隋代吉藏创立,因为此宗依据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三论立宗,故名三论宗,主要学说是“诸法空性”和“中道实相论”。在佛教各流派中,一般立宗都依经而立,只有三论立宗却依凭三论,与直接佛说的经典无关;但是龙树、提婆的理论却是直截了当以佛说大乘经典,尤其是般若部诸经为根据的。
唯识宗
唐代玄芙创立,又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主要学说是“三性说”、 “五重观法”及“因明学说”。法相宗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非专业人士难以窥其奥妙。唯真正懂佛法、知佛性、明佛理的人可以由此踏上坦途。
慈恩寺玄奘法师
华严宗
唐代法藏(号贤首)创立,因为此学派依据《华严经》立宗,故名华严宗,主要学说是“法界缘起说”。华严宗以五教十宗判释如来一代教法。五教系依所诠法义之浅深,将如来一代所说教相分为:(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十宗则系依佛所说之义理区别为:(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无宗,(三)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法但名宗,(七)一切皆空宗,(八)真德不空宗,(九)相想俱绝宗,(十)圆明具德宗。前六宗即小乘教,七至十依序即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第十即华严之教旨。
净土宗
唐代善导创立,其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最终往生于极乐净土。由于该宗修行方法简便易行,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三经一论为所依的主要典籍。三经是︰(1)《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此经叙说阿弥陀佛因位的愿行和果上的功德。(2)《观无量寿经》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此经说示往生净土的行业。(3)《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说示净土的庄严和执持名号证诚护念的利益。一论是︰《往生论》,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卷,婆薮槃豆(世亲)造,元魏菩提流支译,此论总摄上三部经正明往生净土的义旨。另外《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也为此宗所重视。
禅宗
唐代慧能创立,因为该宗主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又名佛心宗,其宗旨是提倡众生都有佛性,只要修行禅定,就可以见性成佛。
律宗
唐代道宣创立,因为该学派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主要学说是“戒体论”。
弘一法师
密宗
唐代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中国,其主要宗旨是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即能成佛。
西藏僧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