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名人——为富有仁的清代“钱王”:弥勒人王炽
红河名人——为富有仁的清代“钱王”:弥勒人王炽
王炽,弥勒虹溪人,有清一代,闻名天下的“钱王”。我对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的印象最初却来自本地的一处古老建筑——现已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泸西文庙。这座文庙最早兴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破败不堪了,但处在那种末世、乱世,官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估计当时的学子们每天在里面读书时都是胆战心惊的。
泸西文庙重修,弥勒王炽有功!
当时的泸西还是广西府,下辖弥勒、师宗、丘北三地,行政级别颇高。州府有事,身为当时声名远赫的富商巨贾,王炽自然觉得责无旁贷,于是主动为州府文庙的修缮工程慷慨解囊,捐献了1500余两的白银,让这个工程最终顺利完工。王炽的这一善举也被载入了史册,名垂青史。每次我到文庙参观,都会感慨,如果当年没有王炽的善举,恐怕文庙早已墙倒屋塌,成为一片废墟了,对这位富商又多了一层敬意。今年的中秋节,泸西县文联还在文庙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盛况空前,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古庙新韵!
除了我作为一个泸西人的这一小小点“私心”,我对王炽的崇敬,更来自他深明大义,为抗法战争捐助了大量军费,帮助国家打赢了这场重要的对外战争有关。1883年,西方列强之一的法国开始侵犯我国西南地区,清军奋起反击,与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涌现出了冯子材、岑毓英等抗法名将,但战争除了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较量,还有经济实力的比拼,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显然实力不济,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富甲一方的巨商,王炽再次慷慨解囊,为国分忧,捐献了上百万两的白银。这可是一笔巨款,如果按照现在有的研究者的观点:清代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700多块人民币,那么已经近10亿元了。
中法战争清朝最终获胜,朝廷论功行赏,王炽本人、儿子、孙子三代人同时被封为一品大员,这在清朝296年的漫长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也才有了今天依然在他的老家虹溪镇见得到的高高耸立的“三代一品坊”!抗战时期,王炽的后人发挥了先辈的光荣传统,依然是毁家纾难,捐献了大量资金,支援抗战,这种良好的家风真的是一脉相承啊!
清代可完全比肩胡雪岩、盛宣怀、张謇的红顶商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