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头脑历经三朝而不倒的窦太后,中国历史上皇权背后的智慧女人。
靠头脑历经三朝而不倒的窦太后,中国历史上皇权背后的智慧女人。
文:闹腾的绿6677 编辑:痞式历史故事如果你喜欢历史题材的文章,请关注我。
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在《史记》和《汉书》中并没有记载窦太后的名字。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提到西晋皇甫谧,称窦皇后的名字为"猗房”。
窦太后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出生时间不详,汉惠帝统治期间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伺候太后吕雉。后吕雉释放一批宫人,赐予诸侯王,窦皇后请求负责的宦官让自己去离家乡较近的赵国,但最后还是阴差阳错被送去了代国。代国的国王正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窦皇后得到了刘恒的宠幸,并为其生下了一女二男。
窦漪房是代王刘恒的嫔妃,代王后去世得早,王后之子也早逝,因此代王成为汉朝皇帝后便立窦氏之子刘启为太子,窦氏母凭子贵,被封为皇后。窦氏干预朝政,推崇汉初推行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实行宽民政策,历经文、景两朝,是汉朝比较繁荣安定的时期,有"文景之治"之称。
窦太后是一个极具魄力的人,也是一个极为幸运的人,她从一个贫困的少女成为了吕太后的侍女,最后当上了王妃皇后,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励志的传奇故事。
窦太后一生深受黄老学说的影响,认为按照黄老哲学来治理天下是最合适的,而汉景帝虽然对于这一套并不感冒,但是对于母亲的尊重让他还是在很多事情上都遵照着窦皇后的思想。
窦太后对于景帝和武帝初期的治国策略有着巨大的影响,受她的影响,汉王朝休养生息,一步步走向强盛,这为后来的汉武帝的雄图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她是“文景之治”的一大功臣。
汉景帝病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尊称窦太后为太皇太后。汉武帝比较推崇儒术,所以重用推崇儒学之人。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以防儒术占据统治地位。武帝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
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不必每件事都请命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直到窦氏去世以后,武帝才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窦太后深信黄老哲学,思想就像是一个出家人一样,就连她的寿命也像出家人一样的长,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她还活着。直到汉武帝继位六年之后,才溘然长逝,和汉文帝一起葬在了霸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