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看长沙马王堆汉墓,找寻辛追夫人千年不腐原因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看长沙马王堆汉墓,找寻辛追夫人千年不腐原因
#文旅发现官#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主陈列馆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千年不腐女尸-辛追夫人墓”(“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另一个就是“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汉代“长沙王印”,是“长沙国”存在的重要证据,在2009年从盗墓贼追讨回来,我们现在才得以近距离观察这枚金光闪闪的印章,刻文字“长沙王印”,由一只“昂首挺胸”的金龟作为把手。

长沙王印
江西填湖广,至今仍有湖南人十之八九来自江西之说,又有湖广填四川之说。

现有的湖南的书院,就包括最出名的岳麓书院。

湖南的书院
列炉焚香,置瓶插花——焚香,插花为宋文人“四般闲事”之两种。香有多种,炉形也各样,多仿商周青铜、玉器造型,古朴典雅。宋代新采用隔火熏香,用具新增铲、箸等,后世称为“炉瓶三事”。宋人爱花,流行盆养和插花,花瓶多为瓷、铜质,除专门制作外,也常以酒瓶代替者。

炉瓶三事
“商代豕形铜尊”,于1981年在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高40,长72厘米,重达30多公斤,容积13公升。
它被用作酒器,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双眼直视,獠牙外露,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下垂。
野猪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经过尊腹,直通另一肘部。此管应是先铸,然后安装于豕尊范中铸造的。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安装此管的作用是便于人们搬运。背部有椭圆形孔,为酒的出入口,此尊盛酒后,难以倒出,应当是配备有取酒的勺。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商代豕形铜尊
“铜象尊”,于1975年在醴陵-狮形山出土,高22.8厘米,长26.5厘米。它被用作酒器,象鼻与腹相通,可作流口,背上有椭圆形口,酒可以从此注入,是一件既具艺术,又具实用有铜器。
象尊看上去栩栩如生,但仔细观察,却可以看出象尊的躯体比自然界中的象躯体要短,艺人们在制作此件器物时有意把象的躯体缩短,却使人看上去仍是一件形象逼真的绝佳艺术品,可见其处理手法的巧妙。
器上装饰有龙、凤、虎、兽面等纹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鼻上的凤鸟和虎纹,既保持了象鼻的特点,又塑造出了一只凤鸟和虎,其装饰艺术确实是匠心独具。

铜象尊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尤其是其中出土的一件49克的素纱单衣;一件褐色菱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50多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彩棺;帛画;不腐的辛追夫人,各种珍品宝藏。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贵族专用的陪葬的歌舞俑、奏乐俑,以供他们在死后继续享乐。
最前面一排的3个歌俑是跪着的,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中间一排的4个舞俑,身体呈现出优美的S型,随着歌声翩翩起舞;最后一排5个奏乐俑,两人吹竽,三人弹瑟。这一组奏乐俑是目前我国所见最早的小乐队模型之一。

歌舞俑 奏乐俑
出土的各种帛书简牍,覆盖面广,专业性强。

出土帛书简牍
从帛书推测的一些符号对应现在的文字释义。

医简《合阴阳》中专门论述了两性生活和性保健,是世界上现存研究性医学最早的专科文献。

医简《合阴阳》

五行相生相克
辛追墓T形帛画,《国家宝藏》湖南省博物馆3件珍宝之一。
从上而下分别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个部分。居于中间最醒目位置的老妇人,就是辛追在人间的形象。
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右上角,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8个太阳。左上角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披发的人首蛇身天帝,一条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天上有一道天门,有守卫的门吏。另有神龙、神鸟和异兽相衬,显得天界的威严和神圣。
画面的下窄部分,上为人间下为地下。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本图是墓主人升天图像。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有侍从护送,很有气魄。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平台。象征着大地。平台之下,即古人通称的水府(黄泉),巨人脚踏鲸鯢,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T形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将当初发掘的墓坑按比例移到陈列室,并配上多彩的灯光,将木椁这个“地下宫殿”做得更富丽堂皇,不停变化的灯光图案灵感主要来自于出土文物。

地下宫殿

地下宫殿
辛追遗体保存千年不腐的原因:一是深埋,墓坑深16米,封土高4.5米;
二是密封,木椁用70块巨木拼合,四层套棺榫合紧密,密不渗透。椁外填5000多公斤的木炭和1米多厚的白膏泥,可以防潮,防渗透,形成恒温恒湿,无菌缺氧环境;
三是防腐,棺内40多公斤浸泡遗体的棺液,经化验含汞化物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轻度杀菌防腐作用。

遗体保存之谜
1972年医务人员研究辛追遗体,出土时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弹性,关节尚可活动。眼睫毛,鼻毛尚存,左耳鼓膜万豪,手指、脚趾纹清晰。经体检发现,内脏器官保存完好,胶原纤维与刚去世时相似,细如发丝的肺部迷走神经历历可数,血管尚有凝固血块,血型为A型。
据病理学检查,她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石症,并在直肠和肝脏发内发现鞭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在其食管、肠胃内发现有138粒半甜瓜子,可知她死于瓜熟季节。据病症判断,可能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去世时年约50岁。

辛追遗体研究
再来两张长沙博物馆内外的图作为结束。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

湘江-浏阳河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