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就爱生活 > 杂谈 > >正文

​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笋粄

摘要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笋粄 自打西晋发生的“八王之乱”,有了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的第一次大迁徙。至清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止,客家先民历经五次大迁徙。至...

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笋粄

自打西晋发生的“八王之乱”,有了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的第一次大迁徙。至清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止,客家先民历经五次大迁徙。至今,客家语言是保留着汉音唐韵最多的语言之一。同时随着客家先民南迁的,还有叫做“粄”的美食。

客家先民迁徙图

“粄”的历史

《宋书·郭原平传》记载:“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䬳一枚,如此五日。人曰:‘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曰:‘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说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士,郭原平在宋文帝逝世后,伤心过度,每日只吃一个麦䬳。䬳是“粄”的异体字。可见,在公元450年的南北朝,“粄”便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1500余年。

《玉篇》:‘粄,米饼’。《广韵》:‘粄,米屑粄也’。

原来的“粄”是相当一部分用大米磨成浆后,制成的米制品。随着南迁后,因地制宜,选取了当地出产的物产,丰富了“粄”的种类。如19世纪20年代引进的木薯,以其淀粉含量高、产量高、易种植管理、耐旱耐贫瘠等诸多优点,在华南地区广泛种植,已有近两百年的种植历史。而梅州大埔远近闻名小吃笋粄,,是客家先民们对于故土的思念,而主要以木薯粉为主要原料,做成形似饺子的美食。后成为了当地春节,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笋粄制作工序:

1、选用冬笋、香菇、鱿鱼、猪肉末为馅料。其中前一天鱿鱼得先洗干净泡制,以保证肉质变得足够软。接下来将冬笋、香菇、鱿鱼切碎,标准嘛,为确保馅料受热均匀,都切成丁;猪肉剁碎。将馅料下锅,用猪油炒熟,加入鱼露调味,稍微冷却备用;

鱿鱼、香菇丁

笋粄馅料

2、制作成馅皮。揉木薯粉需要先加入沸水,反复搅拌均匀,揉成团。这是因为木薯粉的特性所致,其遇热会变得柔软且富有粘性,粘性会随着温度下降,同时温度下降又会增加韧性,待完全冷却馅皮变得很硬,口感很差。做成馅皮过程中,木薯粉不像面粉,用擀面转撑开因其韧性,便显得有些吃力,制作馅皮比较费时费力。故一次揉木薯粉的量不宜过多,以普通脸盆容量的2/3为佳。

加入沸水,搅和均匀

3、制作成笋粄。馅皮的大小以能稍微覆盖专门的夹子为参照,包入少许馅料,不宜过多,防止在蒸煮过程中,笋粄暴裂,馅料外露。制作好的笋粄,若表皮尚热,不要叠在一起放置,防止冷却后粘在一起。我们家的小妙招是将暂时不蒸煮的笋粄待冷却后急冻,用保鲜袋包好,节省放置空间。

制作好的笋粄

4、蒸煮笋粄。最后一步即是将笋粄蒸熟,在蒸板上放一层纱布,防止馅皮到达一定温度粘在蒸板上。大火蒸煮到笋粄遇热膨胀后即可出锅(俺爹的经验)。其实笋粄蒸熟时,表面会显得透明,能看见里面包的馅料。最后将其盛放在盘子时,还得粘上一层油,使得笋粄间有一层“隔膜”,不会在粘在一起,在食用过程显得方便。

出锅的笋粄

后记

笋粄虽然制作有点麻烦。但过年期间制作,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变成了我们家大龄亲子类活动,是过年的必备节目,你值得拥有。

蒸煮好的笋粄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