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就爱生活 > 杂谈 > >正文

​地名故事:蕲春,医圣故里

摘要地名故事:蕲春,医圣故里 蕲春县,是医圣李时珍故里,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以人オ辈出著称。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候...

地名故事:蕲春,医圣故里

蕲春县,是医圣李时珍故里,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以人オ辈出著称。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处中国"中三角”中心地带,与武汉、南昌、合肥等大中城市同属“1小时城市图,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大别山腹地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四通八达,来往十分便利。薪春县土地面积2398平方公里。

蕲,《辞海》释:香草,一说药草。《辞源》草部载,蕲,草名,当归也。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因以为名。”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承其说。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记:蕲,一名水芹,即芹菜,蕲春义为蕲菜之春。此说,让人犹闻春来蕲河绿如蓝时水芹菜那袭人的芳香。

早在西汉时期,西汉帝国辖103郡国(郡、国辖县、邑、道、侯国),湖北一带为江夏郡,薪春为江夏郡14县之一,辖今之蕲春、浠水、罗田、英山及武穴西部(积布矶以西),县治在八里湖土门城。东汉建武二十ニ年(46年)裁县置侯国。后,东晋孝武帝为避宣太后郑阿春之讳,取“春秋为阳"的八卦之义,改“蕲春”为“蕲阳”;南齐武帝改“蕲阳”为“齐昌"(避齐),隋炀帝复名薪春(炀、阳同音),明洪武初废县建州称蕲州,民国元年废州建县复名蕲春。

地域特色

李时珍陵园:位于薪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B0亩,由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墓地、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为仿古(明代)建筑群,气势恢宏,错落有致。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和郭沫若、邓颖超、方毅等同志的题词,并珍藏中外《本草纲目》版本10余种,以及古今中外介绍李时珍的医药书籍、文献资料和报纸杂志等等。陵园自1981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

三角山:又名笔架山,距蕲春县城西北30公里,横跨蕲春、浠水两县,方圆60平方公里,大小山峰近30座,主峰海拔1200米,是鄂东地区名山之,以其古、奇、特、丽遐迩闻名。山中的“笔架飞瀑”胜景,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角山高峻秀美,怪石嶙峋,佳林繁茂,一步一景。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揽胜观光佳境。主要景点有一尖、二尖、三尖、老龙洞、三角手、笔架飞瀑,还有舍身崖、龙船石、拨火棍等。山中崖壁上还保存有不少诗、词、题刻,"三角山摩崖题刻"已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有名的动物园,珍禽异鸟,种类繁多,断板龟、红毛狗举世罕见;这里是天然的植物园,林果花草,季季芬芳,红荼花树、月内梭罗极其珍贵;这里是有名的药物库,《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药材,三角山就有400余种。这里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既有山珍野味,又有美景佳境,是人们旅游观光、回归自然的绝妙去处。#黄冈##蕲春#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