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民警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民警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以疫情为警令,以防控为责任。”郑旋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迅速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副局长郑旋强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统筹指导分局各部门和各成员单位对内对外指挥、协调、指导、联络、安全、打击等各项工作,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此次抗“疫”,绝对是一块“硬骨头”。面对疫情,郑旋强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和担当, “逆行”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既当指挥员 又当战斗员
1 月 23 日,接到防控疫情指令后,郑旋强就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战友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将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成立24小时运行防控专班,组织下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制定排查防控、疫点管控、应急处置、秩序维护、内部安全防控等方案……临危受命的郑旋强带领广大民警、辅警与社区、卫健、疾控等部门工作人员协同作战,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郑旋强分管的治安大队承担着火车站、汽车站、警务室及社会面的疫情防控等工作。他深知,疫情防控最基础、最根本、最关键的是重点人员排查。
厦门火车站、梧村长途汽车站客流量大,是疫情输入的主要关口,如何守得住?郑旋强的做法是,把领导干部与普通民警“结对子”,每天8点上岗,夜间12点下岗。其间,不仅要及时对经停厦门站的旅客进行分散管控,还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
“哪里最危险,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在郑旋强的带领下,一位又一位党员在带有署名的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一面又一面红色党旗迎风猎猎,凝聚了警心、鼓舞了斗志。
重点突破 一点不漏
疫情防控牵涉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公安机关作为主力军,其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郑旋强每天深入一线,与巡逻民警共同战“疫”到底。通过深入辖区全面踏查,郑旋强在重点地区、部位设置巡逻岗位,布防出入城卡口,维护社会秩序、阻断输入风险,通过严防死守,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屏障。
1 月 24 日,文旅部门要求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后,郑旋强迅速组织警力,连夜关停374家娱乐、按摩场所及网吧等公共聚集场所,做到一家不落、一人不漏。 接着还一遍遍对关停的场所进行复查,以防业主偷偷营业。巡查一圈下来就是几个小时,他常常走得两脚肿胀、浑身是汗。
同时,郑旋强还承担着上接下达、与各单位协调联动的职责,他的手机也成为24小时“热线”,一天下来常常把嗓子说哑了。由于缺少睡眠,熬红了眼睛也是常事。巡逻民警看他双眼疲态,忍不住劝他休息时,郑旋强却说: “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身为警察更应冲锋在前,争分夺秒赢得战斗。”
保驾护航 助力复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座城市陷入了最长“待机”。
2月9日以来,随着企业有序地复工复产,思明软件园每天也迎来了大量返工人员。为切实把好企业员工进入园区第一关,郑旋强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联合属地派出所分别在园区各个出入口协助企业工作人员做好复工人员的登记及体温检测等。
民警不仅对园区内员工做好排查管控,也加大了厂区及街面的巡逻防控力度,对不戴口罩、不服从管理的员工进行教育,还在企业食堂、宿舍等多个场所设置疫情防控宣传点,利用音频设备滚动播放疫情防护措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防疫护民的硬仗。”在战“疫”过程中,郑旋强以实际行动为警徽增光,用冲锋在前诠释了入警的诤诤誓言,用坚守岗位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她虽然不在第一线,却手握“正义鼠标”,时刻较量博弈在没有硝烟的互联网战场;虽然缺少鲜花掌声,但肩负着神圣使命,默默无闻地构筑着疫情防控的安全“网络屏障”。
她,就是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网安队队长林艳。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林艳恪尽职守,奋战在网络安全保卫的第一线,坚决扛起网络安全主力军的责任。

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
兵马未动,情报先行。疫情发生后,林艳带领同事们迅速行动,全力开展涉“疫”网上违法信息巡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警务平台,强化网上违法犯罪巡查管控、数据筛查,多管齐下构筑抗“疫”安全防护网。
从每一个可疑的字符入手,一次次熟练地运用大数据核实相关信息......疫情防控期间,林艳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着力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网警承担着严厉打击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工作,还要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和积极引导网民正确关注疫情。”林艳解释,他们每天要对当天收集的网络信息认真登记,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发现相关线索,并做好登记报备,为化解网上隐患做好基础铺垫。
“幕后”战斗,却一样在“逆行”冲锋。1月22日以来,网安队11名民警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在位,不分昼夜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用心用情助力打赢这场战“疫”。
筑牢网络“疫情新防线”
“有没有舆情信息?有没有趁机哄抬物价造谣传谣的?”与疫情同时而至的,是各类谣言和虚假信息。作为一名网警,林艳深知网上的每一条不实有害信息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为做好网络管控工作,林艳带领同事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1月25日,有网友举报称,其通过一网上平台购买“3M”口罩时,怀疑该店在哄抬物价。接到线索后,林艳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分析,很快就找出了证据线索,为后续案件查处提供了指引方向。
“我们得到相关信息后,连夜开展数据排查分析,及时推送给前沿卡点执勤的民警和疫情防控相关专班,为一线民警、干部和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地开展疫情排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疫情当前,林艳坚守在互联网舆情信息巡查的岗位上,日夜紧盯数以亿计的各类网上信息,对其进行深度甄别,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过滤,对敏感、造谣、传谣等信息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引导。
每天汇总、上报繁琐的数字,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并没有难倒她。她说: “虽然压力大,却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短短几天内,她带领网安队第一时间汇聚整合各类入厦人员数据10万余条,并专门针对来厦访客、务工人员、全区房东数据建立查询模型,向区街推送数据近8万条。
闻警出动投身“主战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网安队作为思明分局指挥情报指令中转枢纽,涉“疫”指令由不得半点延误。林艳快速将全队工作重心投入涉“疫”指令的流转、跟踪、处置工作中,并第一时间启动跟踪观察工作机制,应势而为。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实行24小时轮班在线,全时巡查,做到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处置。”林艳说。
为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技术支撑,林艳紧急协调上下级开通绿色查询通道,强化对疫情数据的归集和研判,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开展疫情比对和精准防控,实现对疑似人员、密切接触人员的数据核实,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积极相关部门实施有效防控。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 1月22日起至今,林艳每天坚守岗位,时刻把互联网巡查放在心上,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家常便饭。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她时刻绷紧网络疫情防控这根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一线执勤的民警中,有这样一位防疫战士,不但冲锋在前,穿梭于社区各个角落,把病毒牢牢阻隔在外,还注重保障后方,为居民解决生活之忧,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他,就是何厝派出所民警蔡元浩。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以来,蔡元浩坚持“以疫情防控推进社区基础工作”的思路,汇聚战“疫”的磅礴群众力量,在社区构建起群防群控的坚强堡垒,取得疫情防控成效和社区基础工作的“双丰收”。

发动群防 破解管控难题
社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蔡元浩所管辖的莲前街道前埔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人口有39919人,其中流动人口32848人,占比82.29%。出租房屋多、人员密集,如何才能做好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社区综治副书记,蔡元浩第一时间组织社区两委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防疫管控方案。
“前埔社区的出租户有1600多户,如果用老办法逐家逐户上门排查,效率太低,也难以保证排查的精准度。”蔡元浩告诉记者,针对警力、社区工作人员等人手不足的情况,他发动前埔社区党员、中心户长、志愿者、房东等人员,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构筑社区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蔡元浩通过大数据信息等手段精准找出需要排查的人员,同时将电话联系与上门排查相结合,使防控工作有的放矢。除此之外,蔡元浩还发动社区网格员进行更深层的摸排,确保掌握流动人员情况,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严防死守。
“阿伯,现在是非常时期,为了您自身的健康安全,咱还是先不出门了。”蔡元浩每天都要到社区进行巡查,遇到“不听话”的居民,蔡元浩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将他们劝回家。同时,蔡元浩耐心细致地做好居民群众的劝导工作,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确保防疫检查点工作有序开展。
巧用群力 创新工作方法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前埔社区各村社、小区出入口均设立防疫卡口,实施闭环管理。设卡之初,各卡口的进出人员都需登记进行身份核实,但手工登记耗时长、通关慢,经常出现人员滞留的现象。
“这进出速度慢了,人员一扎堆就危险了,我得想个办法。”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蔡元浩心中有了计划。他根据工作经验,提出用“厦门百姓”APP登记截图的方式,代替传统手工纸质登记表采集信息。这一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的支持,蔡元浩马上与社区、街道对接,将该方法投入实施。
效率提升是流程优化的结果。“用APP登记人员信息,不仅提高了人员通行核验速度,也可以防止纸质登记交叉感染的可能。”蔡元浩说,之前的手工登记方式可能存在他人转借出入证等现象,变通登记方式后,不仅有效解决这种乱象,也有利于基层基础数据的收集,推进了社区基础工作的开展。
数据显示,1月21日以来,蔡元浩通过“厦门百姓”APP采集前埔社区人员新增6925名、核实14466名、离开2859名。其中,从业人员新增4947名,既保证实有人口数据的鲜活性,也为后续疫情防控倒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疫情防控期间,蔡元浩每天都会到社区的各个防疫点检查,确保防疫检查点工作有序开展。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以来,在蔡元浩“群防群控”的有力支撑下,前埔社区至今没有发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
关注群需 解决后顾之忧
2 月初,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前埔社区也陆续迎回了外来人员。蔡元浩第一时间带队上门,对每一位返厦人员进行摸排,再及时将摸排的信息交由社区建档。在摸排过程中,蔡元浩了解到,因疫情防控的需要,省外返厦人员需自行居家隔离14天,而这14天里,他们大都只能吃外卖。
“当时可供选择的外卖并不多,价格也不便宜,这对许多隔离人员来说都是一笔大花销。”掌握了居民的需求后,蔡元浩皱起了眉头:他们不能出门,那可不可以把“菜篮子”送进去呢?
说干就干!蔡元浩主动对接前埔北区市场负责人,在一番商议后,一个“送菜上门”的方案就成型了— —“居家隔离人员每天只需要通过微信联系市场工作人员,将所需的食材下单,市场工作人员就会将新鲜平价的食材送到门口,等离开后居民再出来拿,双方都不用直接接触。”蔡元浩说。
“回来前还以为要天天吃外卖,没想到市场可以帮忙主动送菜上门,这真的要感谢我们蔡警官和社区工作人员了。”2月26日,租住在前埔社区的陈大姐告诉记者,返回厦门后自行居家隔离的这14天里,她和家人感受到了厦门的浓浓温情。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想出“送菜上门”时,蔡元浩毫不犹豫地说:“这场战‘疫’虽没有硝烟,却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全。我身为一名党员民警,不仅要冲锋在前,也要做好老百姓的生活保障工作。”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王鹏)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