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000字)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000字)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感人之作。书中描绘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感人的关系,李镇西老师的用心教学和关爱学生让人感动不已。他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倾听和理解学生,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茁壮成长。书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伟大和职业的神圣,更让我意识到了教育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感谢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感激所有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中的老师们,他们是社会的脊梁和灵魂。
1、总得有人去擦星星的感悟怎么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有感
面前是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并不厚的书,我却读了几个晚上。掩卷沉思,内心涌起的感受是“震撼”,而非“感动”可以代替。不是手捧清茶坐在阳光下,信手翻阅;不是轻呷爱尔兰咖啡,舌尖咀嚼的字句。沉重的思绪,在静静的身体里流淌:从血液里迸发出来的文字,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我看到的是,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李镇西的文字,没有玄虚,没有弄巧,没有高调,没有痕迹……我也不是第一次读他的书了。朴素中隐着美妙,流畅中带着惆怅,峻急中透着忧思,舒展中充满智慧。我觉得,因为有了两个多月的带班体验,我读到的不再是死寂的文字,而是与李镇西,深深的共鸣。
因为书中珠玑是几十年在实践枝头绽放的花,在教育生活中结出的硕大的果,所以我未必有资格说些什么。但在爱心渐渐成为教育者的稀缺元素的今日,拥有在教育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爱,并且有着极高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自觉自省的意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为人师,为班主任,真正做到书里写的实非容易。
带着自己的心去走近李镇西。书中,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宁玮带给人的感慨或者是伍建的那份爱传递来的感动,什么是书中最感动我的?应该还是万同的那些事。作为一个教师,刻意制造“感人”的场面,并不难,煽情高手的教育者,可以用自己的话让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如李镇西一样几十年如对待万同这样地去对待一个学生,真的很难。我看到的是一份长达五十页的后进生转化教育手记。
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体会李镇西。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会叩问自己,如果是我,会有多少耐心去对待这样一个几乎被所有人否定的学生,对待一次又一次难以预料的反复呢?通过万同,我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的“难于上青天”,我看到李镇西为人师者的博大的爱心和包容。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朝哪个方向,都纠结着教师的心,而其点滴的反复,都是对教师耐心的巨大考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班级里的他。那双眼睛,迷惘而又无辜,行为让人摒弃厌恶的孩子。面对他的反复,我会不会用“教育不是万能的”来原谅自己缺乏耐心的教育态度,会不会用“朽木不可雕”来平衡自己为人师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呢?
带着自己的体验去仰视李镇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镇西作为班主任,作为教育者,把自己的爱平均地洒向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洒向了每一颗渴求真理的心灵。如万同,李镇西一样没有遗弃,没有放手。在教育日益追求高效率,高产出的今日,在活泼可爱品学优良的孩子越来越成为教师手中,眼里的“珍宝”的现在,对特殊生,后进生,学困生的关注,甚至是需要十倍百倍的关注,李镇西给每一个教育者树起了一面旗帜,我看到教育的平等,教育的公正,教育的民主,教育的开放。
《爱心与教育》,书名只有简单的五个字,一个并列短语,一根细细的扁担,却挑起了两边沉沉的分量。就象刘铁芳老师说的:“我们不敢宣称,教育的真理就在我们手中,我们无法拥有,据有,占有它,但我们可以永远追寻它,思虑它,向往它”。
我想起了一首小诗: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他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秀。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我相信,星星会亮起来的。
2、孩子不喜欢阅读,家长要怎么做?
优质回答1:
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找到不喜欢的原因再进行解决。目前来看,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有一下几方面:

第一,书籍没有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书籍时,需要结合孩子现阶段的心里特征,孩子对哪些事情感兴趣,依据这些去选择书籍。比如孩子最近喜欢问为什么,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心中也有很多疑问,家长就可以为孩子准备《十万个为什么》这类书籍。对孩子投其所好,那么自然就会喜欢阅读了。
第二,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是信息时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电子产品,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家里家长如果没有做好带头作用,只是玩手机,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对各类电子产品感兴趣,甚至沉迷在里面。因此,家长在家中要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氛围,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开始阅读,那么孩子也会参与其中。

第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从小没有阅读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培养阅读习惯的时机错过后,以后再让孩子阅读就很困难,孩子就会坐不住,被其他东西吸引,心思不会放在阅读上。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识字的时候可以看图画书,识字后可以看文字书,每天都要安排半小时的阅读,长此以往形成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和文学素养。
总之,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各有不同,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家庭的情况进行分析,再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孩子爱上阅读。
优质回答2:
首先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环境,以身作则自己切身投入到阅读环境中,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鼓励,也可以多带孩子去书院、书店等具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地方。
1.创造学习环境,在家中设置书架以及适合阅读的桌椅等工具,可以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
2.以身作则,首先需要让自己投入阅读环境中,带动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这样也会同时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3.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对孩子的阅读过程加以引导,让孩子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兴趣。
优质回答3:
1.首先分析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环境因素还是个人因素,根据情况解决问题。
2.购买不同种类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帮孩子确定阅读书籍,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搜集图书,引导阅读,逐渐扩大读书的广度。
3.其次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绘本馆,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引导阅读,家长陪伴在身边,一起阅读,让宝贝感受阅读的乐趣,多给予鼓励。
4.家庭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创造。
5.家长做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应多读书看报,周末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呆上一天,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
优质回答4:
孩子不爱阅读,做家长的
其一和孩子沟通讨论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是阅读的读物不喜欢,还是读物其中生字太多等原因,家长可对症下药积极帮助解决。
其二家长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营造阅读环境,平常休息在家固定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慢慢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3、爱心与教育摘抄及感悟?
优质回答1:
读《爱心与教育》一书,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震撼来概括,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优生的慈爱,对后进生的仁爱,体现出他对民主、平等、博爱教育思想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一、爱心与童心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高素质的教师,
第一条应该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李镇西的主要做法有: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给他们过集体生日;关心生病、家庭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帮助;带学生包饺子、野餐。
二、与顽童打交道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对后进生,要帮助他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不能把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浇灭(苏霍姆林斯基语)。“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 *** 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后进学生”的教育 *** :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自省),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
三、培养优生六大 *** :
1、是引导优生树立远大志向。最有效的 *** 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经常激励优生,“我是要干大事业的”。
2、是帮助优化认识自己。让他们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框架、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素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
3、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防止优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引导他们与同学平等相处,在主动为同学服务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同时对待荣誉和分数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豁达淡泊的心境。
4、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告诉优生“不要自己埋没了自己”,而要培养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勇气、毅力和能力。
5、是训练优生的受挫心理。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品尝失败滋味。
6、是培养优生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 *** 和人生态度。从解题时的独特 *** 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级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小 *** 、小发明活动……要引导学生“多想想办法”,“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总之,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创造力培养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优质回答2: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善于去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
优质回答3: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李镇惜西老师的一本书,我做(爱心与教育),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非常的感动然后呢,觉得她非常的真实,大多数是一些非常平常的故事,但是呢,从中却能够收到李老师的一些爱心与智慧,然后呢,也摘抄非常喜欢的句子,是想分享一下第一句是你老是说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这种居高临下,这样一种平易近人我更多的是要像我们对朋友一样这样真实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不由自主的感受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