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就爱生活 > 杂谈 > >正文

​大师谢幕:大卫·林奇生平回顾

摘要大师谢幕:大卫·林奇生平回顾 整理自 | 影视壹号 、导筒directube 订、阅 | 010-86092062 今日,美国著名超现实主义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去世,终年78岁。大卫·林奇的一生,是对电...

大师谢幕:大卫·林奇生平回顾

整理自 | 影视壹号 、导筒directube

订、阅 | 010-86092062

今日,美国著名超现实主义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去世,终年78岁。大卫·林奇的一生,是对电影艺术不懈探索与大胆创新的旅程,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创造力,重塑了电影的表达边界,成为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

大卫林奇家人凌晨通过社交软件公布消息

大卫·林奇曾入围3次奥斯卡奖,荣获2次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电影节荣誉金狮奖。林奇的创作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在电视剧领域,《双峰镇》的问世引发了全球性的轰动。该剧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神秘的氛围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开创了电视剧叙事的新纪元。该剧曾经荣获1990年电视评论协会大奖、1991年金球奖最佳男女主角奖、1991年艾美奖8项大奖和1991年美国广播协会最佳电视剧奖,并成为美国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他的作品风格如此独特以至于常常被影评家称为“林奇主义”(Lynchian)。

在整个电影史上,大卫·林奇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是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华丽、阴郁、诡异、极度烧脑,而且往往还会带着一点黑色幽默。

虽然大卫·林奇以电影而闻名,但他也是一名摄影师,一位出过专辑的音乐家,甚至一位优异的画家。在他的音乐作品中,音效不仅仅是背景衬托,更是推动剧情发展、营造氛围的关键元素。他善于运用独特的音效设计,如《橡皮头》中机器的轰鸣声、《蓝丝绒》中夜晚的神秘声响等,让观众在听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在音乐方面,他与众多优秀音乐家合作,为作品打造出风格各异的配乐,从《双峰镇》的神秘爵士乐到其他作品中融合多种元素的独特音乐,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音乐塑造了大卫·林奇的电影风格,其方式远非歌曲与影像的简单结合。在他的影片中,环境音带给我们身处诡异梦境的感觉,梦中充满着红色帷幕、翻腾的工厂浓烟、分裂的人格,而且迸出热腾腾的咖啡。音乐并不仅是伴奏或是装饰,它深深植根于叙事之中,揭开主题,塑造人物,并且最终带领潜意识深入神秘的未知世界。

其中以《穆赫兰道》编织出的梦境最为深入人心,电影中的梦境虚幻又真实,令人抑郁、难以理解,但又沉浸其中。这部电影充分呈现出大卫·林奇非主流电影特征,以及反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表达,深度挖掘潜意识,因此观众不管看多少遍,可能都很难完全理解。

回顾大卫·林奇的一生,本就像一部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电影。1946年1月20日林奇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米苏拉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早年对绘画展现出浓厚兴趣。1963年进入科克伦艺术学院开始学习作画,并赴欧洲短期留学。在艺术院校的学习经历,让他沉浸于色彩、线条与构图的世界,培养出对视觉元素的敏锐感知。这段绘画生涯为他日后的电影创作埋下了独特审美的种子。

当林奇踏入电影领域,他迅速以与众不同的风格崭露头角。他的早期作品《橡皮头》以其诡异的氛围、超现实的画面和独特的音效,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与荒诞交织的大门。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先锋地位,更标志着一种全新电影语言的诞生。

在创作了一系列短片之后,1977年,大卫·林奇第一部恐怖长片《橡皮头》问世,这部电影历时五年完成,在情绪化的摇晃镜头与随处可见的阴暗腐败中,大卫·林奇构筑出了一幅扭曲病态的家庭人物关系,赤裸裸地破开人性的阴暗面。多才多艺的大卫·林奇也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他身兼7职,负责了《橡皮头》的音乐、导演、剪辑、美术、制片、视觉特效和编剧。

在那之后,大卫·林奇正式启动自己毫不停歇的创作生涯。他每天要喝20杯咖啡,早上醒来如果不外出,就会喝一杯咖啡、抽根烟开始冥想。

大卫·林奇的家在洛杉矶,住在一栋多层别墅里,非常宽敞,但房间的布置很简单,据记者透露只有几个50年代风格的椅子、低矮的沙发和一张咖啡桌,厨房里则摆放着大卫·林奇心爱的咖啡机和整齐堆放的剧本和书。

在大卫·林奇看来,家是会有“很多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地方。”他小时候在家里总会有幽闭恐惧症发作的感觉,在他的认知里,家就像丰巢,只是暂时停留,很快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

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毕业的大卫·林奇创作电影之余也坚持作画,他的画和他的电影一脉相承,给人黑暗、迷离、压抑,甚至有一点残忍的感觉,比如大卫·林奇近年的画作《Tree at Night》就相当有代表性,对此,大卫·林奇的回应是“我想要咬我的画,但我做不到,因为颜色里有铅。这说明我很胆小,我觉得我的画还是平和宁静的,无论我怎么做,其中都蕴含着一种美感。”

早年成名的大卫·林奇其实很担心自己“过气”,他为此感到头疼。“作品得到人们的喜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这种喜爱让人觉得很无奈,因为人们对你感到厌倦后就必然会爱上新事物,你无法左右这个过程,它的存在令人感到隐隐作痛。”

最后想说,大卫·林奇去世,是世界影坛的一个损失,因为从此少了一位和爆米花商业电影抗争的斗士。但我们不必为他伤心难过,因为大卫·林奇自己早就看破了生死。

对于死亡,大卫·林奇是这么认为的:

就像忙了一天之后入睡一样。睡着时也会发生很多事情,然后醒来开始新的一天。我不知道人死之后会去什么地方,有宗教认为亡者的灵魂需要几天时间才能离开肉体。我听说那是很痛苦的,必须将自己从肉体上剥离,就像挖出青桃子的果核一样。乔治·伯恩斯(美国喜剧演员)去世时已经是一颗老桃子了,他的果核不会卡住,会自己跳出来——那真是太美妙了。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