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课‖ “秦腔最高学府”名家撷英小谱
秦腔课‖ “秦腔最高学府”名家撷英小谱
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950年2月该团更名为西北民众剧团。
1953年春,西北民众剧团与西北实验戏剧学校等组建成立西北戏曲研究院。1955年5月,西北戏曲研究院与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陕西省眉户剧团合并,改名为陕西省戏曲剧院。1980年2月,又更名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80多年来,这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戏曲剧院,涌现出了一大批成绩斐然,誉满陕西乃至全国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在星空璀璨的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李刚,主工老旦、青衣,1939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为剧团初期的“一生两旦”之一(“一生”指须生张云,“两旦”指李刚和王志义)。他嗓子好,扮相酷似女性,以在秦腔现代戏《查路条》中饰演的刘姥姥一角成名,饮誉边区,还参演过《血泪仇》《一家人》《穷人恨》《徐州革命》等许多剧目。
田德年,长安人,工花脸。曾入德庆班学艺,初习生角,因嗓音变哑,被淘汰回家。一天,在井边打水,偶喊一声,发现嗓音复出,且满宫满调,又回原班改习花脸。早年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搭班演出,后加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其代表作有《铡美案》《白叮本》《黄河阵》《斩单童》《玉虎坠》等。他的唱腔高昂洪亮,气势磅礴,讲求行腔的旋律和吐字的清晰,尤以花脸独有的“将音”“膛音”“傲音”“罡音”气饱音足、运用自如而雄踞舞台,专家赞其为“秦腔历史上正宫老调的佼佼者”“秦腔花面之冠”。
刘易平,长安人,工须生。曾入秦钟社学艺,师承刘立杰。出科后辗转多地演出,名噪西北,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他嗓音得天独厚,高亢甜润,宽、厚、亮、圆兼而有之,而且高低无碍,自然流畅,唱工戏尤见功力,讲究发声技巧,又善创新。代表剧目有《葫芦峪》《八义图》《李陵碑》《宁武关》《逃国》《四郎探母》《斩经堂》《哭秦庭》《回荆州》《忠保国》《苏武牧羊》等,尤以《辕门斩子》《让都城》等戏闻名遐迩。
李正敏,长安人,工青衣。初入正俗社学艺,受业于高登岳、党甘亭。常演出《五典坡》《玉堂春》《白蛇传》《二度梅》等,尤以前三本被人们称为“李氏三部曲”。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为其灌制了8张唱片,有“秦腔正宗”之誉。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为培养秦腔接班人做出了贡献。他演出剧目有数十本(折),其独具一格的“敏腔”,把秦腔音乐和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阎更平,长安人,工须生。14岁学艺,16岁开始挂牌主演《卖画劈门》《八件衣》《大回荆州》等,曾在郑州、平凉等地演出,命运多舛。1955年入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出剧目100多本(折),如《屈原》《十五贯》《四进士》《赵氏孤儿》《法门寺》《祭灵》《临潼山》《跑城》《血泪仇》《刘巧儿》等。他台步苍劲,身架规整,文武兼备,艺术风格苍重纯厚、刚毅豪放。
阎振俗,长安人,工丑行。学艺于易俗社,先学须生,后因嗓子倒仓,改习丑行,曾在正艺社、猛进剧团等演戏,后到西北戏曲研究院。他既演官衣、方巾丑,又演彩旦、浪子丑,表演独特,不落俗套。代表剧目为《杨三小》《教学》《看病》《打城隍》等。表演特点为幽默而严肃,冷峻而热烈。嘴上功夫颇佳,有须生念白的功底,充分运用突出的外形特点塑造人物个性,被人赞曰:随便抓哏,形象古怪,思想机智,滑稽可爱。
杨金凤,祖籍陕西武功,1923年生于宁夏银川,工花旦,兼演正小旦。曾入甘肃丁振华戏班学艺,师承吕少亭(艺名金叶子)。20世纪40年代与名小生靖正恭合演《白玉楼》一炮打红,后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她唱做兼备,行腔流畅、饱满、亮丽,表演细腻,富有激情。表演风格上吸收了陕甘两路秦腔的特色,是秦腔旦行由乾旦转为坤旦的代表人物之一。常演剧目有《白玉楼》《独占花魁》《汾河湾》《安安送米》等,以《杀狗》《卖酒》等享誉秦坛,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旦行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
任哲中,永寿人,13岁入兴民社,拜师晁天民开蒙,初学旦角,后改小生。1943年主演《周仁回府》一举成名,有“活周仁”之称。先后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如《屈原》中的宋玉、《法门寺》中的傅朋、《卧虎令》中的刘秀、《血泪仇》中的王东才、《祝福》中的贺老六等。他唱腔苍劲奔放、低回婉转、音韵和谐、清雅脱俗,尤其拖腔运用了上挑装饰音和鼻腔共鸣的唱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唱腔风格。
李应真,米脂人,工青衣兼闺阁旦、花旦。1948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5岁就以饰演《游龟山》中的胡凤莲成名,并与刘毓中、刘易平、张新华等众多名家同台,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7年参加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秦腔彩色艺术片《火焰驹》。曾两次随陕西省赴京演出团晋京汇报演出,并巡回大江南北13省市,饰演《四进士》的杨素贞、《鱼腹山》的王兰英、《窦娥冤》的窦娥、《飞虹山》的郑飞虹、《雷锋》的雷母等。她唱腔委婉清丽,扮相俊秀,身段优美,表演逼真自然,感情真挚奔放,被誉为陕西省戏曲剧院的“四大名旦”之首。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享有“秦腔最高学府”的美誉,除以上著名演员外,成名者甚多,如苏蕊娥、马蓝鱼、段林菊、李继祖、高登云、郝彩凤、蔡志诚、雷开元、贠宗翰、卫保善、杨凤兰、马友仙等。
□杨剑力(作者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标签: